5月12日下午,学院邀请新华社舆情分析师、《内蒙古舆情》刊物执行编辑史叶老师为新闻学系60余名研究生作了题为“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刘艳婧副教授主持。
史叶老师以“8.12天津港爆炸”新闻发布会和“2016年河北邢台暴雨洪涝灾害”新闻发布会两个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单位在舆情处置,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强调网络舆情分析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参考。
史老师说,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都是新闻传播者”的时代,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话语体系和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话语体系之间的博弈成为时下舆情传播的主要特征,网络舆论的发展继续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媒体传播及信息分享格局。自媒体正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头,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超常规发展,使得旧有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方式已无法发挥效能。
史叶老师结合“雷洋案”、“‘表哥’杨达才”、“复旦大学抄袭门”等多案例,介绍了舆情应对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如 “舆情回应不要背离公众的基本常识和经验”、“应对方式和力度不同,结果截然不同”、“网络暴力现象不容忽视”等要求。此外,还为同学们盘点了关于舆情搭车现象的几个典型案例,并为同学们详细剖析了被公众誉为难能可贵的正面教材的“会理县领导PS事件”的危机处置。
通过讲座,同学们对舆情分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对专业学习和日后的实习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主持人刘艳婧副教授

主讲人史叶老师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