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新文科建设,培养卓越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加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共享新闻传播优质教育资源,12月5日下午,公司百余名师生在线参加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校“共上一堂马新观课”暨2021年“新闻传播大讲堂”学习交流活动启动仪式。集体上了一堂高质量的马新观大课、课程思政大课和专业大课。
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伟德bevictor中文版等15家西部、民族地区高校联合主办。公司副经理张丽萍教授受邀担任学习报告评审委员。

启动仪式由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毛湛文副经理主持,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百新,大讲堂制作团队代表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公司党委书记曾祥敏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经理张昆先后致辞。

张百新鼓励广大新闻师生利用好“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鲜活、优秀的案例,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曾祥敏介绍了用新闻一线最生动的实践诠释新闻行业时代精神的32位主讲人情况,指出“新闻大讲堂”课程目标是呼应时代主题,致力于通过生动的案例、鲜活的事实、精彩的故事、丰富的内容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养。张昆认为此次活动创建了新的协作方式,共同促进“新闻传播大讲堂”落地生根,为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提供了契机。

“眼里有新闻、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大纲,记者应在时代坐标中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新华社记者周科以第21届中国新闻奖作品《孩子,妈妈带你回家》为切入点,结合苦寻照片主人公11年的切身经历,讲述了小人物在脱贫攻坚背景下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提出记者要有“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胸怀全局的格局。心中装着大局,笔下藏有细节,饱蘸情感,讲好中国故事。周科老师脚沾泥土,心淀真情的采写经历和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新闻学子。

2019级新闻学的郝雪松说:“周科老师的采写经历让我对新闻人的‘四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成功报道的背后,必然与记者扎根基层的脚力、发现新闻‘蓝海’的眼力、对时代命题主动思考的脑力,以及善用镜头说话的笔力分不开。身为新闻学子,我们应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勇于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四力’”。
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的庞丙其说:“听了周科老师的讲述,我深刻认识到新闻学子不能囿于自己狭小的天地,应该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把新闻做实、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