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上午,《北方新报》第8届草原读书月活动再次走进公司,著名文学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成员李建军老师做客伟德bevictor中文版,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以“迫切性问题与现代文学境遇”为主题的生动讲座。讲座由学院副经理王芳主持。学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300余人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文学博士李建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从事小说理论研究及现当代小说评论。他的演讲幽默风趣,又充满思辨色彩,让现场听众深切认识到经典文学的魅力。
讲座中,关于文学,李建军提出“伟大作品表现的都是迫切性题材”,为了诠释这个宏大命题,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中西逢源,列举了许多事例,从鲁迅到雨果,从司马迁到杜甫,李建军都如数家珍,以确凿的事实印证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伟大的作品必然有伟大的品质,必然有精神价值,必然有实际意义,必然是迫切性题材。面对内大学子,李建军侃侃而谈,独到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杜甫为什么伟大,因为他写出了那个时代的迫切性问题,他的很多作品都与安史之乱有关,每一句写来都是泪。”在讲座中,李建军告诉大家他眼中两部国外的迫切性题材作品,分别是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亨里克·显克微支的作品《洪流》,以及苏维托尼乌斯的传世名作《罗马十二帝王传》,李建军强调这两部作品必须要读。
关于读书,李建军建议“一定要读经典,特别要读《史记》”,他认为经典作品可以让一个人终生受益,对于读什么书,什么是好书这个问题,李建军极力推崇经典作品,首先要读我国古代经典作品,他认为《诗经》等古代经典作品语言很美,而且还具有普世的价值观,另外,唐诗、宋词和元曲都值得大读特读。 除此之外,还要读国外的经典作品,莎士比亚、狄更斯、托尔斯泰等名作家的书都要去读,这样才能有更广的视野。讲座结束时,李建军说:“你们老员工要读什么书呢?《论语》和《孟子》要读通读透,《老子》和《庄子》要读通读透,《史记》更是必读之物,应该随身携带,走到哪儿读到哪儿。《史记》写得非常好,值得用一生去读,有位名人说得好,书有千百,不如《史记》一部。”
作为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李建军认为“真正的评论家忠实于文学”,他提出文学评论要有独立精神和担当的勇气,还要有求真的执著,要站在读者的立场对一部作品进行评价。他呼吁大家要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并语重心长的对在座师生说:“学习文化不只是为了谋求一份工作,我们要承担该承担的文化责 任,不能只为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活,那样人生就只会有很小的意义。” 讲座中,李建军与现场员工问答互动,对师生提问均一一作了细致、深刻的解答。李建军的专题讲座主题新颖,语言幽默,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令在座师生受益匪浅,激发了广大师生热爱文学、关注文学、思考文学的热情。
 |
 |
著名文学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成员李建军 |
公司副经理王芳教授 |
 |
 |
员工提问 |
讲座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