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evictor中文版动态

公司第一期青年文艺论坛圆满成功

作者:文字:孟言 图片:包丽日 编辑:刘丰源 审核:鄢冬发布时间:2021-12-17浏览次数:


12月16日下午,公司在学院会议室举办了首次青年文艺论坛。论坛分为两部分,一是由青年长江学者、《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峰教授带来的题为《人工智能艺术:前提与可能的研究途径》的主题讲座。二是围绕“人工智能艺术”这一主题开展小型论坛。讲座和论坛分别采取视频会议和线下讨论的方式进行。公司副经理刘志中教授,青年教师李旺、鄢冬、左少峰、孙恒存、白叶茹、白文硕、康馨、赵竞学以及文艺学、艺术学理论、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讲座中,王峰教授谈论了人工智能艺术的理论前提,并指出“人工智能艺术”如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定的概念,看起来像艺术品的“人工智能制品”是否能称之为艺术品,需要看其内在机制,因此“人工智能艺术”是否存在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王峰教授本人倾向于认可“人工智能艺术”这一概念的存在,并认为如今的人工智能艺术品已达到人类艺术品的中等水平,艺术品具有意义含混与弹性的特征,而人工智能制品已能够达到这一特征。但人工智能更易生产抽象的艺术品,不易生产具象的艺术品。在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上,王峰教授认为,首先人工智能艺术品的出现对传统艺术理论构成了挑战,在未来的艺术理论建设中,应区分人类的艺术和人工智能的艺术两个领域;其次,人工智能艺术有两种研究方向:一是人工智能艺术实践研究,二是人工智能艺术美学途径研究;最后,“元宇宙”这一领域对未来人工智能艺术研究具有很大潜力。伟德bevictor中文版副经理刘志中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讲座结束后,公司师生组织了关于人工智能艺术问题的研讨会。其中,孙恒存老师做了《人工智能的双重转义》主题发言,提出了两种人工智能进入艺术领域的过程,和六类人工智能艺术中潜在的悖论;左少峰老师做了《科幻小说中的人工智能》主题发言,论述了电影中AI形象仿真化、拟人化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工具理性、共同体建立、科学主义的焦虑等问题;白叶茹老师做了《蒙古族科幻小说简介》主题发言,介绍了蒙古科幻小说的发展史;白文硕老师做了《后人类视域下科幻电影的物性表征》主题发言,论述了“后人类”时代的特征,和人与物置换的问题;康馨老师做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性认知管窥》主题发言,辨别了“主体性”问题的科技性与人文性。此外,研究生代表刘思麟、马金娥、孟言、包丽日也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论坛由鄢冬老师主持,李旺老师进行了评议。



会议气氛热烈,与会人员不仅受到了前沿知识的洗礼,更是被拓宽了事业和思路,讨论环节更是饱满且高水准。刘志中教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第一,研究者要学习王峰老师的研究思路,先提出理论前提,再开展理论路径;第二,人工智能进入艺术的利弊仍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例如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和拉康“镜子说”各有不同;第三,建议多组织此类研讨会,对青年教师科学研究、研究生论文选题和论文写作十分有益。



内大主页 |  内大新闻网 |  内大招生网 |  内大就业信息网 |  内大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

版权所有:伟德bevictor中文(中国)有限公司 蒙ICP16002391号-1

伟德bevictor中文版

内大文新

IMU青春文新